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国务院未保办部署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工作。云南省各地未保领导小组高度重视,13个州(市)的20个县(市、区)积极申报。各地围绕创建达标体系12个方面84项指标、突出“六大保护”重点,多措并举,有力有序推进示范创建,创建方式和成效亮点纷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典型带路、辐射带动作用,云南省未保办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和有效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帮助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沧源佤族自治县始终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关爱、保护、救助等,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建立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配备和发挥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作用,加强对全县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定期走访和重点核查。
关心关爱,相伴成长。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积极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以“周末青少年学习成长小组”“快乐成长,健康伴我行”兴趣学习小组等文化活动。2021年,沧源县民政局联合县源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守护童年 牵手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与孩子们进行亲切交流并开展互动游戏,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送上社会温暖和关怀。
汇聚力量,护佑成长。引入社会力量,成立沧源佤族自治县源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儿童保护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视频、个案讲解、互动问答等,鼓励儿童参与活动,引导儿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针对儿童个案,每月定期家访,协助困境家庭申请社会救助,对接社会爱心组织和人士帮扶、资助。
部门联动,发挥作用。县检察院成立未成年人专项部门“阿佤理”工作室,专门配备办案团队及心理咨询师。反家暴工作示范点,组建反家暴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成立妇女儿童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妇联工作站。对接落实沧源自治县民族中学“培基希望班”、“沁源希望班”项目,给予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落实2021年度“沧源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线上线下捐资助学行动,筹集善款资助大学新生。
加大宣传,社会参与。组织法律服务宣讲团和法律志愿者队伍深入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发放禁毒防艾、疫情防控、反校园暴力、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校园安全宣传册等法治宣传资料。建立法治进校园巡讲常态机制,组织“校警”和法治副校长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法制宣讲。妇联、司法、团委、卫健等部门联合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云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反拐知识等,大力宣传预防儿童性侵、校园欺凌等安全自护知识。深入校园、社区、乡村等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活动,开展“法治进校园”。协同疫情防控,主动参与全县边境村法治巡回宣讲,针对边境村寨青少年重点宣传协助、组织、偷越国境的危害性,从思想行动上遏制非法获利的想法,树牢法治意识。开展“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主题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刊发专栏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新闻稿件;在媒体平台刊播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广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障,引导全社会支持未成年人思想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