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5300000162501/20250006
字号
文章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7-28

云南省民政厅“云尚有爱·助你同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云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  赵江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民政厅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强化党建引领,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组织等民政各领域工作,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云尚有爱、云尚有养、云尚有福、云尚有礼、云尚有你”等“云尚+”特色服务品牌,推动民政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和向群和社会救助处处长王文,介绍“云尚有爱·助你同行”品牌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并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2项议程。首先,请和向群副厅长作发布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和向群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并进行交流。衷心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云南民政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今年以来,云南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政治引领,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品牌建设,坚决做好“党旗下的民政人”,着力打造“云尚+”系列特色民政服务品牌。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云尚有爱·助你同行”,是“云尚+”系列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立足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职能,聚焦“弱有所扶、困有所助、急有所应、精准救助、持续关怀”,通过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参与、人性化服务,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持续关怀的全链条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得到精准及时、可感可及的救助帮扶。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坚实有力。2025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困难群众救助金136.08亿元,2024年相比增长3.7%,其中中央安排困难群众救助金116.08亿元,省级财政安排20亿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经省政府批准,从今年7月起提高社会救助省级指导标准,城市低保提高到744/·月,比去年增长1.2%农村低保提高到6720/人·年,比去年增长5%,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从2020年的58.59%提高到了75.27%,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968/人·月,比去年增长1.2%。全省各地认真落实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政策,强化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截至20257全省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4.6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23.11万人特困人员14.18万人,全年16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9.07万人次。

二、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成效明显全省保持过渡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民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数据比对,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排查,将124.31万名脱贫人口、48.3万名防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基本生活底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为探索做好过渡期结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的制度安排,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的通知》,从省级层面作出系统安排,指导各试点地区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步骤。截至目前,全省曲靖、保山、昭通、临沧、楚雄、文山、大理、德宏8个州(市)印发州(市)级试点方案,36个县(市、区)出台了本地试点方案。部分试点地区通过整合基层工作力量,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摸排认定,统一认定标准、统一认定流程、统一入户核查和动态管理,做到“一次入户,结果共享”,在减轻基层负担的同时,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精准性的明显提升;积极探索农村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情况的多部门共享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低收入人口信息、部门救助帮扶信息,推动实现“一次申请、动态监测、分层管理、因需推送、分类救助”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体系,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三、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我们“云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与“云南省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云南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从业务层面进行融合,具备完整的低收入人口认定、经济状况核对、审核管理、动态监测、预警、协同救助等功能,实行“省级统筹、州市督促、县区审核、乡镇经办、平台监管”的闭环管理。群众可通过小程序线上自主或代他人在线提交低收入人口认定申请,需填报和勾选的项目从原来的86项减少到仅需填写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并签署电子授权书,支持实时查询办理进度及保障详情、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和各级民政部门监督热线,对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信息进行公示;支持居住地和户籍地协同办理机制,避免群众往返于居住地和户籍地,有效解决人户分离申请难题;建立“大数据+铁脚板”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与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在库各类低收入人口监测对象数据进行自动交叉比对,生成对应的预警信息统一按数据类型、预警说明、预警明细、预警等级推送至基层核实处理并反馈。

四、推动形成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基本民生保障新格局以往我们的救助模式主要以资金发放等物质救助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物质上的兜底保障,还需要我们提供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社会融入、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服务。2023年起,省民政厅在昆明市官渡区、昭通市绥江县等地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试点,在帮助困难群众摆脱生活困境的同时,着力解决生活上的急难愁盼,为实现自身发展提供条件,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变。今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安排了1000万专项资金,补助各地继续推动社会救助“物质+服务”试点的深入探索。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效能,今年3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服务对象、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资金管理、购买流程、监督管理作了明确规定,为基层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服务清单、合同模板和绩效评价模板,夯实事务性工作基础,大力拓展服务类救助内容,力求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开创云南基本民生保障新格局。

五、开展社会救助规范专项行动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让困难群众获得更加便捷、及时、温暖的救助服务,打造好、运用好、推广好“云尚有爱·助你同行”民政品牌,省民政厅决定从今年7月起,开展为期1年的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 深入整治社会救助不到位整改工作专项行动,紧盯申请受理、审核确认、公示公开、动态管理、资金发放、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临时救助、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等8个方面中的43个关键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用小切口打造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媒体朋友们,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困难群众所需所盼,提前谋划“十五五”时期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在精准识别、动态预警、综合救助、持续关怀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始终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救助服务,擦亮“云尚有爱”救助服务的金字招牌。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云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  赵江

谢谢和向群副厅长的介绍。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请王文处长进行解答,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云南政协报记者:

刚才和副厅长介绍了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能不能介绍下一些典型案例,让社会公众对这项工作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云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  赵江

有请社会救助处处长王文同志解答一下。

 

云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  王文

答:好的。自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探索实践,民政部门与社会主体加强协作,根据困难群众自身情况制定方案,一户一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涌现出一批让人感动的实践案例。这里,我举1个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在昭通市绥江县有这样的一个家庭,母亲早年离家出走后失联,父亲在去年遭遇车祸去世。当时,大女儿26岁,长期在外务工,家里还有1个妹妹、2个弟弟,都是未成年人。在父亲去世后,妹妹被诊断为中度抑郁,2个弟弟也较为叛逆,家庭面临严重危机。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绥江县社工协会了解情况后迅速介入,为这个家庭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一是根据现行政策,帮助3名未成年人申请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每人每月可以获得1350元的生活保障金,并链接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助学金,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二是在征得同意后,为二女儿进行了生理和心理干预治疗,引导其通过哀伤表达、情绪宣泄修复心理创伤;三是为大女儿在社区周边对接了灵活就业岗位,方便她在照顾弟妹的同时,提高家庭收入;四是链接大学生志愿者为3个未成年人提供课业辅导。一个学期后,二女儿期末考试语文、英语均获全班第一,两个弟弟也获得了学习进步等奖励。在此基础上,社工长期为他们注入情感支持,在除夕夜一起陪伴4姐弟吃年夜饭,组建“爱心妈妈”团队定期入户陪伴,邀请他们参加社区活动,提升社交能力。在一系列综合方案措施的帮助下,4姐弟的家庭困境得到彻底缓解,17岁的二女儿不仅抑郁症状有效改善,还积极参与志愿者助教活动,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类似的案例,在全省还有很多,时间关系就不多列举了。当前,云南的社会救助事业正在朝着“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方向提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同时,“授鱼”与“授渔”同步,体现了我们“云尚有爱·助你同行”的理念。我们将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坚实、更加丰富、更加温暖的救助服务。

 

云南日报记者:

关于“云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请介绍下是如何做到动态预警的?

 

云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  赵江

请王文处长介绍。

 

云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  王文

“云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融合了社会救助经办服务系统、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低收入人口库、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具备完整的低收入人口认定、经济状况核对、审核管理、动态监测、预警等功能。监测平台从低收入人口家庭基本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劳动力情况、健康状况等7个方面100余项数据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模型,动态监测预警指标有45个,推动“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监测平台对监测对象进行动态监测,触发预警模型后对于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推送监测预警信息,根据困难类型和救助需求,分层分类推送至相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由相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根据职责提供救助,目前,已经有一些部门已经启用此功能。对于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相关部门核实情况,终止救助;对于核实后,依旧符合救助条件的监测预警信息,继续实施救助。低收入动态监测平台投入使用以来,生成预警信息43.55万条。其中,监测对象疑似应纳入保障预警信息26.69万条、纳入1.53万人,疑似应退出保障预警信息16.86万条,已退出保障5.08万人。

 

云南省广播电视台都市条形码记者:

请介绍下低收入人口的具体范围,哪些人可以算作低收入人口?

 

云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  赵江

请王文处长回答。

 

云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  王文

答:当前,我省的低收入人口范围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以及未纳入上述范围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概念大家相对比较熟悉,低保边缘家庭是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1.5倍,且符合低保边缘家庭财产规定的对象;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是指不符合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条件,年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出申请前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刚性支出达到或超过家庭年收入60%,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通过区分不同的层次,我们对不同的低收入人口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从而实现救助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云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  赵江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联系办公室工作人员,为大家联系协调采访解答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紧密,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最直接,生动体现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递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宣传和报道云南民政工作。感谢两位领导和各位媒体朋友的出席。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政厅
地址:昆明市白云路538号云南省民政厅  邮编:650224
版权所有:云南省民政厅  网站维护:云南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12345
滇ICP备17002128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2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676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