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省倡导推广数字墓园建设和使用的建议》(第343号)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召开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交办会,及时将办理责任落实到处室。承办处室及时与代表进行沟通,并于5月23日与代表座谈面商,达成一致。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代表提出:“从省级层面牵头,请相关团队开发研究数字墓园建设,并在全省范围内倡导和应用推广。”经我们研究了解,数字墓园是网络祭祀的创新形式,符合国家生态文明祭祀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在国家层面开展试点,我省也将在民政部试点工作结束后,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结合云南省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殡葬设施布局情况,进一步完善数字墓园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深入研究论证数字科技殡葬利用方式,继续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建立健全网络祭扫管理服务体系,在自愿基础上,选择推荐部分州市和公墓开展试点。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网络祭扫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为群众提供了更便捷、环保、可靠的纪念逝者的方案,成为群众表达哀思的重要方式之一。据民政部统计,2023年全国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开通网络祭扫平台1414个,共有247.3万人次选择网络方式祭扫。2023年,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祭扫秩序 倡导文明新风尚的通知》要求不断完善属地网络祭扫服务,不得借机敛财和诱导充值、规范祭扫流程管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2023年12月11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网络祭祀要求〉推荐性行业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民办便函〔2023〕1172号),要求社会事务司、全国殡葬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单位尽快完成《网络祭祀要求》推荐性行业标准文本编写相关工作。民政部办公厅印发《民政法规制度建设规划(2023—2027年)》(民办函〔2023〕80号)要求“推动建立健全丧葬用品、网络祭扫平台等方面管理规范”。
按照民政部网络祭扫相关要求,我省也开展了相应工作。《关于贯彻落实民政部等16部委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云民事〔2018〕25号)指出:“要以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以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殡葬管理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9〕43号)提出:“建立殡葬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行数据采集、手续办理、服务流程、资金结算、档案管理等信息化管理。”《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云民发〔2022〕72号)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殡葬信息化系统平台,殡葬服务机构业务办理、经营性公墓审批(年检)以及殡葬证书核发等实现网上办理。2024年清明节期间,全省提供网络祭扫平台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为33个,选择网络祭祀79970人次,网络祭扫以其便捷性正逐步被年轻人接受。云南省殡葬协会官网、昆明市殡仪馆“白事通”公众号等公办机构都开通了网络祭扫,可以虚拟点烛、献花、留言寄托哀思等。一些经营性公墓按照发改部门核定的服务价格,提供网络代客祭扫服务。
数字墓园是网络祭扫的最新成果,是一种新型的节地生态葬法,与在墓园官网网络祭扫有所不同,又称“数字科技殡葬”。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技术,融合声光电等科技手段,集数字立体安葬、数字科技礼仪、数字科技祭扫为一体的新型安葬与纪念方式。2023年,北京市批准5家陵园开展试点。从公开报道看,属于室内节地壁葬,可以保留骨灰盒;租期20年,与传统墓位一致。墓位是由电子显示屏组成,通过引进AR、VR技术,播放逝者的照片、音频、视频。从试点情况来看,主要是对家庭直系亲属的祭祀,没有家族式、宗族式的祭祀,也没有实现逝者个人信息数据的家谱化管理。相对传统祭祀,数字墓园将祭祀仪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了文化传承;省去纸钱、香烛等传统祭祀物品的购买和供应,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此类数字墓园处于初步应用阶段,推广总结成熟做法、规范管理体系尚需时日,个人隐私保护还有法律空白,对山区、林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条件也还有较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研,继续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建立健全网络祭扫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探索绿色生态殡葬新路径,切实减轻群众殡葬祭负担;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弘扬尊重生命、孝亲敬老、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