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持续优化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范开展专项事务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玉溪市民政系统全力抓好民生兜底保障,在社会救助方面有新作为。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持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基层创新实践活动,推进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拓展完善救助模式、方式。稳步推动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在红塔区、新平县“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服务试点建立困难群众服务需求清单;江川区、易门县城乡低保统筹试点在保障标准、工作程序、保障金计算、资金管理方面实现全部统一;新平县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试点,将办结时限由原来的至少30个工作日,压缩到11个工作日。积极探索提升救助效率和精准性,创新制定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依法依规办理社会救助承诺制度和特殊救助对象款物代管协议制度,1085名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签订承诺书,484名受托方与乡镇社保中心签订委托协议,优化了社会救助监管方式。2022年9月,玉溪民政启用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社会救助工作更加便民、安全、高效。
五年来,玉溪市民政系统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在养老供给方面有新成效。全市在运营养老机构54家,运营床位4565张;入住养老机构服务对象达1546名,入住率33.87%;建成和在建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265个,其他各类村组老年活动中心等日间照料场所2344个。2020年、2021年,云南省在玉溪实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玉溪市以试点为契机,不断提升综合养老服务能力,搭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养老机构覆盖目标,县级失能照护机构实现100%覆盖,乡镇(街道)覆盖60%,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实现100%覆盖,在完全满足政府兜底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情况下,可提供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印发公布《玉溪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将涉及老年人权益的29项基本服务事项纳入强制保障范围,重心倾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升,红塔区“家政+养老”“物业+养老”等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的智慧养老照护产业蓬勃发展,“医养结合”、旅居养老等养老服务新业态在红塔区、新平县、元江县等地“多点开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运营12家。红塔区、新平县、元江县通过公建(办)养老机构改革,持续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成功创建1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1家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推动成立“玉溪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协会”,助力全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五年来,玉溪市民政系统深入推动殡葬改革发展,在殡葬服务方面有新突破。遵循“节地生态、绿色环保、以人为本、丧属至上”的殡葬工作理念,紧扣公益殡葬、阳光殡葬、惠民殡葬、法治殡葬、绿色殡葬、人文殡葬六项重点工作,纵深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现“五个100%”——玉溪市辖区100%划定为火化区,火化区火化率100%,火化后骨灰100%进公墓安葬,工程、项目迁坟100%迁移到公墓安置,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100%覆盖全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殡葬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节约土地1030余亩,补助殡葬惠民资金4亿多元。全市建成9个殡仪馆、11个经营性公墓、465个公益性公墓,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开展殡葬领域行业秩序整治,精简合并殡葬延伸服务项目74项,建立殡仪馆服务流程、一次性告知制等7项制度,设立基本服务清单和延伸服务收费“一张表”制度,所有延伸服务项目由群众自主自愿选择,着力降低群众丧葬负担,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创造了殡葬改革“玉溪模式”。
五年来,玉溪市民政系统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在社会福利方面有新提升。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设立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依托社会工作站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以“五有标准”(即“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活动”)及人员配置“1 + 1 +N”形式(即“1名站长+ 1名未保专干+多名驻站社工或志愿者”)建设未保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网络覆盖,让温暖关爱惠及更多孩子。在全省连续8年实施“添翼计划”社会福利项目,实施9期,惠及207人次,探索实施“类家庭”养育项目,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受到广泛点赞。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机制,成立玉溪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并入12345热线。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作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网,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100%签订留守儿童监护责任书。建成儿童福利院1个、村(社区)儿童之家692个,玉溪市儿童福利院累计接收孤、困、残疾儿童482名,在院儿童31名。绘制了“一老一小”分布图,将全市6335名留守儿童、1878名留守老人纳入监测,精准开展关爱服务。今年9月,启动“温暖玉溪·益路童行”走访关爱活动,为每名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送去600元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共计走访捐赠700余人次。
五年来,玉溪市民政系统有序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在慈善社工方面有新进展。将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章程核准、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审核等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玉溪市政务服务清单。创新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同社会组织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组织章程管理,以章程管理为切入点,推进社会组织党建“三纳入”“六同步”,切实履行民政部门党建协同职责,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切实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快构建“市为基地、县为中心、乡为站所、村为室点”的四级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孵化培育体系。投资310余万元,在中心城区黄金地段聂耳广场,建成占地1200平米的玉溪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成孵化中心4个、社工站75个、社工室702个。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组织3256个,全市社会工作持证人数增加到2536人,高级社工1人,实现玉溪“零”突破,社会人才建设工作成效凸显。2024年,全市共筹集慈善款物2004.13万元,达到历年最高值。
五年来,玉溪市民政系统不断规范专项事务管理,在社会服务方面有新亮点。依法依规开展行政区划工作,完成澄江撤县设市。采取“地名+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在“每周学地名”的地名词条中,对华溪柑桔、九溪花卉、曲陀关甜白酒、底尼火腿、铜厂野生食用菌、浦贝豆豉、易门板栗等农产品进行了宣传,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布玉溪市“每周学地名”41期,树立“七彩地名我来讲”玉溪品牌。推进结婚登记跨区域办理,在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户外婚姻登记点,倡导婚育新风。玉溪市救助管理站探索搭建智慧安防系统,利用AI算法对留置机构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行为分析、智慧报警,有效提升市救助管理站服务效能,2024年入选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与市福利彩票管理中心进行合作探索,将福彩销售站点发展为求助引导点,福彩公益驿站发展为临时救助点。2024年9月7日在玉溪举行中国福利彩票“碧玉清溪”地方特色主题即开票首发仪式,通过碧玉清溪“象往之地”、“纯净之地”、“湖山胜地”、“宜居之城”、“高原水乡”5张彩票很好地宣传了玉溪。
五年来,玉溪市民政系统坚持守住底线红线,切实保障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全市民政服务机构“零安全事故”“零疫情”“零感染”,玉溪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在疫情“大考”中彰显了民政价值,贡献了民政力量,展示了民政形象。
过去五年,玉溪民政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未来五年,玉溪市民政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以及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牢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最终目标,围绕民之所呼所想所盼所急,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勇毅笃行推进玉溪民政领域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