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姑镇位于会泽县西部,金沙江东岸,系滇、川两省三县一区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集坝区、山区、干热河谷区为一体。1995年娜姑镇获评“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辖区内白雾村获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白雾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白雾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农业农村部推介白雾村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5月娜姑镇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沿革】
娜姑镇
自西汉至民国,该地先后隶属于堂琅县、东川土府、四川东川军民府、东川营、崇礼乡、云南滇中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地隶属白雾区(四区)。1958年,该地隶属东川市。1965年为会泽县辖娜姑区;成立甘沟镇。1970年撤区社,,为娜姑公社。1973年撤销甘沟镇并入娜姑公社,1982年恢复甘沟镇。1984年改为娜姑区,甘沟镇划归娜姑区管辖。1987年改设娜姑镇。
【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文化名村——白雾
娜姑镇历史悠久,在汉晋时期就是中原文化、蜀文化,乃至楚文化与滇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重要通道。这里不但有更新世时期的东方剑齿象等古生物化石和新石器时期的石器,还出土了春秋战国时代、汉代,乃至宋代的青铜器和大量汉币。明清鼎盛时期,东川府(府治会泽)产铜占全国一半以上,每年额定600万斤铜运京,京运之铜先集中于娜姑,然后再转运昭通、四川泸州,经水路进京。东川府的铜变成了一串串铜钱,遍布全国各地,娜姑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站”的美誉。络绎不绝的马帮,给娜姑这个乌蒙山中的小坝子带来繁荣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并物化成璀璨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小镇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驿道、古墓葬和碑刻,保留完整的有寿佛寺、三圣宫、财神庙、云峰寺、三官庙、万寿宫、太阳宫、关帝庙、张圣宫、白雾街古戏台、龙王庙、天主教堂、以陈氏住宅为代表的典型民居、云峰古驿道、蒙姑坡石匠房铜运古道等。除此之外,娜姑镇还有“圣谕讲”“堂祭”“打青蘸”“耍水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种人文迹象无不显示着娜姑悠久的开发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文化。
白雾村三圣宫
【地名文化传承保护】
云峰村传统村落风貌
娜姑之名,原为彝语“纳姑”,“纳”意为黑,“姑”意为原野或土地,纳姑即“黑色的土地”或“黑色的坝子”之意,后演变为娜姑。在娜姑镇,彝语地名可不少:“那咩”也写作“纳咩”,黑彝放羊的地方;“拖车”(扯),松树下的谷田;“乐里”,种麦子的地方;“基石”,村居出铜的山上;“土多啰”,白彝打虎豹的地方;以礼(尼)河,就是柳树河……
娜姑镇的大多地名,与“水”或“铜”有关。与“水”有关的地名:干沟、干海子、大闸村、三道沟、狮子沟、落水、花子龙潭、鸭子沟、向阳水洞、上水洞……与“铜”有关的地名:石匠房驿道、发基卡、炉房、炭山、炭棚、老厂、铜厂沟、马抬稍、望城坡、火草铺……这些地名承载着娜姑水利发展和炼铜的历史,时时提醒着今人去回忆和想象先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才有了娜姑曾经的繁华与喧嚣,今日的厚重沉淀。
2024年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名文化,会泽县民政局依托白雾村打造了白雾村地名文化室,并邀请娜姑历史文化传承人讲述地名故事,勾画历史侧影,弘扬地名文化,传承娜姑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