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系列宣传——会泽

来源: 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7-26


      

会泽,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乌蒙山主峰地段,东连贵州,西接四川,南至昆明,北达重庆,渝昆高铁,银昆、会巧、会宣高速纵横贯通是滇中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承载城市。1995年,会泽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会泽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会泽古城街区获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5月,会泽列入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沿革】

  会泽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有古代人类生活的足迹。西汉置堂琅县。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南诏置东川郡。宋大设东川大都督。元代为东川路,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东川土府,隶云南布政使司;十六年(1383),改隶四川布政司,为东川军民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东川土府内附,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土归流,设东川府。雍正四年(1726)改隶云南,雍正五年(1727)设会泽县于巧家营,翌年迁到现址,为府附廓。会泽古城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由时任东川知府崔乃镛主持建造。1913年, 废府存县,改名东川县,属滇中道。1927年,废道,直属省。1929年,复名会泽县。194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第一行政督察 区。1950年属昭通专区。1958年撤销会泽县,境域划归地级东川市。1964年恢复会泽县,改属曲靖专区。1970年,曲靖专区改曲靖地区,会泽随属之。1997年,曲靖地区改地级曲靖市,会泽隋属至今。      

                                                                                会泽古城风貌   李永星/摄

【文化底蕴深厚】

  会泽文化底蕴深远厚重。会泽是云南最早开发矿产资源的地方,拥有三千多年铜的开采、冶炼、鼓铸、京运的辉煌历史。早在商代晚期,会泽所产铜料便进入中原,作为商朝青铜器主要原料。会泽铜与镍合金——“白铜”的创造,比欧洲早了15个世纪。东汉时期,“堂琅铜铣”已声名远播,铜铣的铭文和图案是滇中最早使用汉字的实物。清代,会泽是清政府铸币原材料主产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宝云铸钱局在会泽成立,为全国第二大铸钱局,是西南的铸币中心。史料记载,以会泽为代表的滇铜在长达134年的“南铜北运”历史中成为了支撑大清王朝的经济命脉。会泽因而被冠以“天南铜都”“万里京运第一城”“钱王之乡”等美誉,留下了以会泽斑铜为代表的铜商文化。斑铜制作技艺顺其自然地发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明代东川府铸钱局开炉铸造的纪念币——“嘉靖通宝”,是至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被吉尼斯世界委员会认定为世界最大古钱币。

                                                                           会泽古城堂琅街夜景 会泽县民政局/摄

  会泽古城会馆林立、寺庙众多,民居民宅独具特色,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会馆之都,寺庙之城”。会泽县通过保护历史文物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善了会泽县古城区的整体形象,保护了古建筑,提升了街区景观环境,为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会泽江西会馆——万寿宫  解治龙/摄


                                                                              红九军团水城扩红遗址  解治龙/摄

  会泽是红军长征经过并得到发展壮大的地方。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过会泽,在水城梨园扩充红军1500余人,创造了红军长征史上“扩红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筹款最多”的乌蒙壮举,留下了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会泽,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涌现出清代著名画家王华、袁履吉,精通文学、书法、绘画及金石篆刻的晚清国子监学政学录候补张莹,护国元勋唐继尧,云南第一位留洋女博士施莉侠等人。位于会泽古城的唐继尧故居陈列着这位被誉为“再造共和”的“南天一柱”的生平事迹照片、图书等资料,供后人瞻仰缅怀。


                                                                                      唐继尧故居   李永星/摄

【地名文化传承保护】

  会泽一词,盖因境内小江与金沙江、车洪江交汇,以数水所会定名,有汇聚百川、泽润八方的含义。云南大学的办学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就跟会泽有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堂琅县,至今已有2158年,管辖范围大致就是今天的会泽、东川、巧家一带,此为今堂琅街一名的源头。会泽少数民族众多,许多地名具有民族特色,尤其是彝族特色。比如火红乡,在彝语中意为垮塌的大山,而鹧鸡村在彝语中则为产铜的地方之意。会泽县重视地名文化的传承保护,在县城易地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中,以老地名命名了一批街巷,如唐兴路、崔堤街、义府路、文笔街等,让历史地名复活,焕发光彩,唤起乡愁。文笔街因历经三次重建的会泽文笔塔得名,寄托了当地人魁星高照、文运亨通的美好愿景。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娜姑镇白雾村,会泽县建设了白雾村地名文化室,由娜姑历史文化传承人讲述当地故事,弘扬地名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陈兆彩老师讲述娜姑地名故事  会泽县民政局/摄

【地名+赋能和美乡村】

  会泽县多措并举,深化乡村地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一是将婚姻登记服务与特色婚俗、生态景观有机结合,推动婚姻登记点进公园、景区,从标准化走向特色化,让乡村“美名”。在钟屏街道以濯水乡以礼河畔,会泽县民政局设置“以濯缘”婚姻登记点,打造许愿岛、鹊桥、1314步道、颁证厅等,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登记结婚。该登记点工作人员说:“当地民间流传着以礼河的故事,隐喻夫妻双方要以礼相让、互敬互爱、携手共进,生活才能幸福美满。”二是在古城区重要街巷、八大会馆、重点村落安装二维码地名标牌,在充分展示实体概况的同时,推介旅游资源,实现地名和旅游信息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化,促进数字地名与文化旅游融合。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力量,利用网站、微信、朋友圈等渠道推广“乡村著名行动”采集上图小程序,将身边的民宿、超市、快递驿站、景点、农家乐上图,从而打通“地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进村问路变进村看图,有效解决“乡村导航有盲区、快递物流有堵点、村有美景无人知”的问题,让乡村“有名”。四是充分挖掘当地农业资源,采取“地名+产品”的品牌模式推广待补草莓、大海草山洋芋、念湖燕麦等地名标识特产,让乡村品牌“著名”。


                                                                                   以濯缘婚姻登记点 莘定涛/摄

【自然风光秀丽】

  会泽还是一方旅游胜地,有集峰、草、水、光、花、云、雪、洞、情于一体,被誉为云南的“新西兰”和“云端上的景区”的大海草山;尤以奇、秀、雄、险、幽著称,长十余公里,被誉为“天下第一缝”的雨碌大地缝;还有“一念若水,相思成湖”之誉的世界重要湿地念湖,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二千多只黑颈鹤和大量大雁、黄鸭在这里越冬。

【物产资源丰富】

  在会泽,可以品四季草莓、盐水石榴、乐业辣椒、高山燕麦,还有香甜细腻的会泽绿豆糕、创于民国初期的羊八碗、豆香浓郁热气腾腾的稀豆粉、酸爽可口的白雾街凉粉以及金黄酥脆的会泽炸洋芋等众多特色美食。

  

专题专栏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政厅
地址:昆明市白云路538号云南省民政厅 邮编:650224
版权所有:云南省民政厅 网站维护:云南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滇ICP备170021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2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676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