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多跳哑巴的传说

来源: 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11-07

碧多,彝语,意为“爱唱爱跳的地方”。

碧多是一个彝族村落,坐落在易门县境内最高点老黑山西麓的一座小山坡上,距县城约38公里。这里的彝族群众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爱唱爱跳。相传很久以前,碧多村有一对彝族青年男女,姑娘聪明漂亮,小伙子勤劳健壮,他们深爱着对方,终日私守难舍难分,以致误了农活,于是姑娘便叫小伙子照着她的模样画了两张画像带回去,这样就可以随时看到她了。

小伙子去犁田犁地,也把姑娘的两幅画像带上,并插在地的两头,这样无论小伙子犁到地的哪一头,都能看到姑娘的容颜。一天,小伙子正在犁田,突然一阵狂风将插在田头的两幅画像卷走了。其中一幅画像随风飘进了王宫,落到峨滴(国王)手里,峨滴是个好色之徒,看到姑娘的画像便被迷住了,随即派人四下寻找画像上的姑娘。峨滴的官差找遍了彝家山寨,找到了碧多村,终于找到了画像上的姑娘。姑娘知道噩运难逃,便与小伙子商量,如果自己被峨滴抢走,发誓就装哑巴,直到小伙子来解救她。姑娘被抢到王宫后,三年时间里没有讲过一句话,没露过一次笑脸。

自从姑娘被抢走,小伙子非常伤心,常常茶不思饭不想。后来,小伙子想出了一个解救姑娘的办法,就是自己也装成个哑巴,每天上山打鸟,剥下鸟的皮毛,然后吹笙跳舞。三年过去了,小伙子打了一百种鸟,他将一百种鸟的皮毛缝成一件五光十色的披衣穿在身上,然后便向王宫走去。许多天后,小伙子走到王宫外,但无法进入王宫。为了让姑娘知道自己到来,小伙子便在王宫外吹起了葫芦笙,跳起了芦笙舞。

芦笙声传到了宫里,姑娘知道小伙子来了便开口说话了,她叫峨滴将吹笙的人叫进宫来。听见姑娘开口说话,峨滴高兴得不得了,立即派人将吹笙的人叫进宫来。小伙子见到心上人,芦笙吹得更动听,舞蹈跳得更欢畅,姑娘见到小伙子终于笑了。看着峨滴妒忌的样子,姑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除掉峨滴的主意,便问峨滴能否学吹笙人一样让她高兴。峨滴心想这有何难,便与小伙子调换了所穿的衣服,学着小伙子吹起芦笙,跳起舞来。看着峨滴叉脚舞手的样子,姑娘鄙夷地笑了。峨滴看见姑娘发笑,以为自己吹得好、跳得好,更加得意忘形起来。说也奇怪,峨滴跳着跳着,身上披的百种鸟披衣掉的掉、散的散,变成了一堆破烂,穿着峨滴的衣服的小伙子与姑娘一会意,命令侍卫将穿着破烂衣服的“叫花子”拉出王宫斩首。峨滴就这样被除掉了,姑娘与小伙子回山寨结为夫妻。从此,碧多村的村民就将装哑巴除掉峨滴的这对夫妻奉为神,即哑巴神,于是就有了“跳哑巴”活动。因除掉峨滴及“哑巴”夫妻团聚的那天刚好是农历正月初四,所以“跳哑巴”活动就在农历正月初四这天进行,这一天也便成了碧多村彝族的“跳哑巴”节节日。“跳哑巴”要到村中每一户人家去跳,先从村子最下面一家跳起,按顺序跳到最上面一家,队伍在一家跳毕走向另一家时,除奏乐者及两个“哑巴”外,都边跳边唱着“啊哩噜”到另一户人家,村里围观的男女老少在这种欢歌劲舞的气氛中也都在跟着跳跟着唱。从此,村民们变得更加爱唱爱跳,便取名“碧多”,一直沿袭至今。现在,“碧多跳哑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来源《图说易门文化遗产》


专题专栏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政厅
地址:昆明市白云路538号云南省民政厅 邮编:650224
版权所有:云南省民政厅 网站维护:云南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滇ICP备170021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2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676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