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易武

来源: 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9-18

  易武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是云南南端的一边陲重镇,地处勐腊县北部,东与老挝交界,南、西分别与瑶区瑶族乡勐仑镇接壤,北与象明彝族乡、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毗邻。

                                                                                              易武全景图  勐腊县民政局/供图

【历史沿革】

“易武”为傣语地名,“易”为美女,“武”为蛇,即美女蛇居住的地方。因传说易武街边马道子石洞内曾住过3位蟒蛇化身的美丽公主而得名。明隆庆四年(1570),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清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管辖的澜沧江以东的6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易武土把总。1913年设第六区行政分局于此,旋移倚邦。1927年改第六区为象明县。1929年为镇越县治。1953年为版纳易武驻地。1958年为易武县治。1959年撤销易武县、辖区并入勐腊县。1960年易武为区。1988年改为易武乡。2015年撤乡设镇至今。

2007年易武镇被评定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24年5月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王少和故居  勐腊县民政局/供图

【贡茶之乡】

据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始,易武人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药用),并从药用变为饮料,发展成主要的商品。唐朝时期形成了“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红火景象,成为唐朝有名的“利润城”。明末清初,石屏人等大量内地人迁居进入易武,掀起了“奔茶山”的热潮。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茶业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普洱茶”被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易武成为了“滇藏茶马古道”贡茶进京的起点。道光十六年(1836)的永安桥碑文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易武更成为六大古茶山最主要的茶叶集散地,茶叶产量的猛增,各地茶商纷至沓来,商业愈加繁荣。普洱茶从易武出发,跟随着马队,跋山涉水去往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港台地区,易武茶叶也随着“茶马古道”打开了一条内外文明传播和文化交流之路。

【茶庄老字号】

回望历史,茶商马帮在易武驮铃回荡,商旅塞途,一代代易武茶人走出了连接古今中外文明的茶马古道,造就了易武历史上茶庄林立、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留下了《茶山执照》、《茶案碑》、《瑞贡天朝》等文物遗迹,见证了古镇昔日的辉煌和沧桑,积淀着易武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易武老街上,如“同庆号”“福元昌号”“同兴号”“乾利贞宋聘号”等10多家百年茶号屹立其间,清末民初时,甚至在香港、泰国、越南建有商号,名震海外。2013年易武古镇、同庆、同昌、同兴、王少和故居、茶马古道、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车顺号(上)  福元昌(下)  勐腊县民政局/供图

让我们认识几个“老字号”:

车顺号:始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房屋为五房四合院土木建筑结构,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庄主车顺来,在清朝年间通过乡试、会试,取得殿试资格。因路途遥远未能参加京城殿试。委托他人向皇帝进献了易武茶叶,故被皇帝赐予“例贡进士”品位,获“瑞贡天朝”金字大匾,大匾至今保存完好。1937年因战乱年停业。

同庆号:清雍正二至八年(1724-1730),刘汉成于石屏设总店“云南石屏同庆号”。清雍正八年(1730),在易武大街设“易武同庆号”,因专制普洱茶精品而闻名,茶庄还根据各个时期情况设计出不同的商标。民国时期最高纪录年加工七子饼5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20世纪50年代茶庄归国有。

同兴号:大约创办于清雍正十年(1732),主要专办曼松的小叶白尖嫩茶,制作倚邦小叶种茶的圆茶及七子圆茶,加工精细,茶品优良。与同庆号、乾利贞、同昌号多年形成四强之势。在石屏设有同源利茶叶公司,在香港设有天福公司。

【茶以山名】

                                                                                         茶山云海  勐腊县民政局/供图

易武茶山因具有低纬、多雨、湿润、静风、终年温暖的优越地理环境,而成为茶树生长的天堂,是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山以茶显,茶以山名”,一座座茶山、一段段历史,一代代茶人、一片片茶叶,承载着易武茶的历史,传承着易武茶叶传统加工制作的技艺,述说着生生不息、多姿多彩的易武茶文化。其中易武正山中“七村八寨”的茶原料最受追捧,也最具代表性。每一村每一寨的茶都有其独特韵味,有的茶汤细腻、滋味醇和,有的口感甜润、密香突出,有的茶气十足,经久耐泡,有的回甘持久、空杯留香,还有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正......但又都保留着易武七子饼茶、五子圆茶等采摘、拣选分类、萎凋、杀青、揉捻、自然发酵、晒青等手工制茶的古法技艺,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专题专栏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政厅
地址:昆明市白云路538号云南省民政厅 邮编:650224
版权所有:云南省民政厅 网站维护:云南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滇ICP备170021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2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676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