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
晋宁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河泊所遗址是目前所知滇池盆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古滇文化”遗址群,保存了距今5000年以来的滇池变迁史。石寨山大遗址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之一,这些考古发现证明,晋宁是滇文化的发祥地,是古滇国的都邑所在地,是古滇青铜文化的中心。
晋宁全景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晋宁以西晋的宁州治所得名,寓晋朝在南中的统治长治久安,宁静祥和之意。先为郡名,后为州名,现为区名。西汉元封二年(前109),为益州郡治。西晋永嘉二年(308)改益州郡为晋宁郡,治滇池县。南朝时郡治移至建伶县,南朝梁末郡、县俱废。唐武德四年(621)置晋宁县,属昆州。南诏升晋宁县为晋宁州,与原望水县地并属拓东节度。大理国设阳城堡部(原滇池县地)和巨桥部(原望水县地),属善阐府。元十二年(1275)改设晋宁州,属中庆路。明清属云南府。1913年改为晋宁县和昆阳县,属滇中道。1916年废道,直属省。1950年两县属玉溪专区。1958年昆阳县并入晋宁县,治昆阳镇。1960年改属昆明市。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宁撤县设区。“晋宁”一名沿用近17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2024年5月晋宁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滇文化广场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古滇名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晋宁名人辈出,有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有“诗书画三绝”的担当和尚,有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先生等历史名人;同时汇聚了特色人文古迹,现存有郑和之父—马哈只墓碑和三宝楼、方树梅故居—南荔草堂和晋城古镇保存下来的上下西街,大量的碑碣与明清建筑,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3个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价值。
古城村遗址俯瞰图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晋宁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传统文化独特且传承至今,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张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例如,“乌铜走银”以铜为纸行银成画,集绘画、雕刻、镶嵌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在历史上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六街镇的“颠乐”,可溯源至倮人先辈们为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与封建观念抗争的时代。舞者弹着月琴,身着盛装的女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围成圆圈,边唱边跳,或蹲或站,双掌随节奏频频拍击,动作干脆利落、简单大方,器乐声、歌声、掌声汇聚在一起,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气氛。“颠乐”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202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滇文化公园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古县新风】
现今,晋宁区地处昆明市西南部,东邻澄江市,南连江川区、红塔区,西与峨山县、易门县、安宁市交界,北与西山区、呈贡区接壤,揽环滇池半小时交通圈、一小时都市经济圈之便。山环水抱、与山为伴、临水而居,呈现出“高原湖滨、背山望水、三山两坝、八水入滇”的山水格局。
沙堤村稻田画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晋宁区围绕滇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全力打造保持乡土风貌、体现乡韵乡愁、人文山水融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近十多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一个规模大、保护完整、历史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其中,始建于明代的福安村,其名富含“居之安、平为福”之意,村中多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独具特色的“福安六坊”和“一颗印”老宅,讲述着几代人的乡愁故事。沙堤村主打“渔”文化为主的艺术水稻图案,绚丽多彩的巨型稻田画、童话般的火车车厢在四季交替中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徐霞客在《滇游日记四》里,把坐落在滇池南岸的古时小渔村一带描绘为“百里滇池,苹天苇地”。如今,作为“守望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蝶变后的小渔村,处处见水、处处水清,良田湿地环抱,村内楼阁、渔笼、渔船、码头相映成趣,以独特的韵味诠释着渔村文化,演绎着“水上渔村”的乡村印象。
小渔村全景(春)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晋宁,你既可以赏滇池风光、住水上酒店、尝露营烧烤,在蟹屿螺洲间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风采,在蓝天碧水间体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也可以走进传统村落探寻历史文化遗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身心享受古朴宁静;还可以畅享“昆阳卤鸭”“花老奶米线”“三公斤耙猪脚”等舌尖上的特色美味。在悠然古韵中听晋宁故事,品晋宁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