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窗】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智:谱写云岭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时代新篇

来源: 云岭之窗       发布时间: 2025-04-01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民生民政事业的高度重视,彰显了鲜明的为民情怀、赤诚的为民初心,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民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会议要求,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云尚+”民政品牌,不断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8244e23ec7ab71c725bb318a170d931a.jpg

持续深化对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正确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深刻揭示了民政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民政工作极强的政治属性,主动从政治高度考量民政事业,自觉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推进民政工作,保证民政事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新时代民政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民政工作是贯穿群众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紧密,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最直接,生动体现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省有800多万老年人、350万低收入人口,加上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民政直接服务对象覆盖范围广、基数大。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必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深厚的为民情怀解决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准确把握民生建设的着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普惠性强调的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基础性强调的是让群众基本需求有保障,兜底性强调的是让政府承担起兜底保障责任,三者有机联系、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必须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职责,创新发展方式,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个体系”,牵头落实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更好发挥民政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作用。

22de7359e3e734f76e7a326ce7b8f705.jpg

聚力打造“云尚+”服务品牌

  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打造“云尚有爱”服务品牌。以“保基本”和“促发展”为目标,深化“物质+服务”试点,完善“慈善+救助”的模式机制和实现路径,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不断拓展专项社会救助政策的覆盖面,更好发挥稳预期、兜底线作用。以“防风险”为目标,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深入践行善心、爱心、热心、耐心和尽心“五心”救助理念,以“爱心驿站”建设推动全省救助管理站服务转型,更好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让民政大爱温暖民心。

  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着力打造“云尚有养”服务品牌。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全方位推进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发挥各级老龄办协调作用,谋划出台一批老年人有获得感的政策措施,推进新时代“银龄行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广流动式养老等旅居养老新模式,推动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让“云尚有养”成为云南养老的新名片。

  全面落实社会福利措施,着力打造“云尚有福”服务品牌。充分认识当前我省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深刻变化,认真落实和改进社会福利制度,统筹推进社会福利体系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做好困境儿童分层、分类、分级保障和关爱服务工作,强化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措施,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提升专业化关爱服务水平。动态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健全完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联合体,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让广大残疾人享受更多福利。

  深化殡葬婚俗改革,着力打造“云尚有礼”服务品牌。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婚丧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弘扬文明新风,让“爱有所成”、“逝有所安”。深入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以抓紧推进《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稳步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倡导文明、俭朴、节约的殡葬礼俗,科学合理制定惠民殡葬补助政策。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持续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倡导依法婚育、文明婚俗。

  多方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打造“云尚有你”服务品牌。民政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有“你”的积极参与。持续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实施社会组织登记规范化建设、治理规范化建设、信用监管建设、行政执法能力提升、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服务监管效能提升等六个专项行动,促进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坚持依法治善、文化促善,营造“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推动责任福彩建设,促进福利彩票事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深化平安边界建设。推进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深化地名文化宣传和传承保护,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丰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内涵。

d6716f6ad4aa5cf63bc49f0cd9f0d9b4.png

不断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石

  健全完善法规制度。紧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推进工作的堵点问题等,加强政策供给,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专业化规范化。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实现由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成势见效转变。科学编制民政事业发展“十五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分级制定民政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和项目清单。强化统计数据应用和管理,推进民政统计制度方法创新。加快完善民政专家库建设,加强政策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抓住民政工作“根在基层、重点在群众获得感”的特点,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筑牢民政发展根基。持续推进民政全领域项目建设管理。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打造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基层民政服务站,多措并举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打通惠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民政科技创新,强化康复辅具专利和数智民政等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对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等机构的监管,做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等工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巩固拓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成效,深化整治殡葬、慈善、养老等领域突出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专题专栏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政厅
地址:昆明市白云路538号云南省民政厅 邮编:650224
版权所有:云南省民政厅 网站维护:云南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滇ICP备170021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2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676号 网站支持IPv6